品牌赛事培养未来体育新星 | 德州市深化体教融合,构建人才选拔立体网络
2月12日,在德州市体校的篮球馆内,参加冬训的运动员在教练员孙立轩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完成技术动作。自2023年该校组建男子篮球甲组队以来,已累计有60余人参与试训,最终选拔出19名优秀队员,形成了稳定的后备人才梯队。“我们有两名队员表现突出,已成功入选省集训队。”
今年,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发布《2025年度德州市青少年(学生)三大球赛事日历》。作为两部门首次协同制定的专项赛事规划,该日历的出台标志着德州市青少年三大球运动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在教体系统及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有望借此契机实现运动普及与竞技提升的双向突破。
全民参与 夯实运动根基
自创建特色体育名城以来,德州市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呈现蓬勃生机。统计显示,2024年全市举办县区级以上青少年三大球赛事达1145场次,覆盖408所中小学,累计参赛学生突破1.3万人次。群众基础深厚的市体育公园日均接待青少年球类运动爱好者超300人次,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2月12日,天衢新区市民陈林杰带着孙女到市体育公园练习排球,“在学校体育课学习了排球,一下就迷上了,寒假期间我每天都会带她来公园打排球。”
专业训练机构率先响应政策利好。德州文增足球俱乐部2月4日进行了春节后的第一次训练。负责人刘真介绍,俱乐部成立9年来,与多所学校合作,积极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足球小将,连续承办天衢新区三届春季联赛。“专属赛事体系消除了训练与竞赛的时间盲区,让青训计划更具预见性。”刘真说。
体教融合 构建培养体系
我市坚持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将三大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推动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一校一品”教育模式,将三大球教学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德州市第七中学作为全国排球特色校,与市体校合作,将排球作为特色项目。学校选拔具有排球特长的学生成立社团,积极参加各级排球比赛。学校自编排球操,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并开展比赛。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排球比赛活动,将其纳入学校“体育节”比赛项目,每学年还组织开展一次校级排球联赛和排球文化知识竞赛。
此外,还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齐专业师资队伍、开发特色课程等方式,为青少年三大球运动提供坚实的保障。为确保体教融合实效,市教育局联合体育局实施“双师共建”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三大球特色学校183所,并配置专职教练员。“通过专业教练驻校指导,学生运动损伤率下降40%,技能达标率提升至85%。”孙立轩介绍道。
赛事体系 赋能人才储备
青少年赛事平台是培育潜力新星的沃土,也是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的平台。2024年,德州作为全国U15青少年篮球联赛南北大区赛男子组四个分赛区之一,17支来自全国的优秀队伍齐聚一堂,为德州青少年球迷带来一场篮球盛宴。
“这次三大球在体育、教育系统同步开展,更有力地发动竞技体育杠杆功能,为推动我市三大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市体育局竞技和青少年体育科科长欧杰说。
赛事日历的发布标志着德州市三大球发展步入系统化轨道。孙立轩表示,根据赛事日历,市体校将全年训练划分为“基础期-实战期-调整期”,“每个周期都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备战,有助于队员提升临场应变能力,降低全场失误率。”山东星耀五州足球俱乐部负责人徐振龙说:“我们坚持以赛代练、以练检赛的宗旨,结合赛事日历积极备战,通过比赛选出优秀运动员为我市备战省运会提供支持。”
“通过统一规划市、县两级全年赛事,既保障运动员周期性训练,又构建起人才选拔的立体网络,有助于我市三大球运动的高质量发展。”欧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