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率先!德州搭建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

2025-03-05 17:08:2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5日讯(记者 范梦琪)3月4日,德州市召开“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德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王进宝,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润,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壮,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马文聪出席,介绍本部门承担的2025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1

  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传统监管模式下,职业卫生工作长期面临执法人员紧缺、监管盲区多、管理手段滞后等现实挑战。在人民群众对职业健康安全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建设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成为破解监管瓶颈、提升治理效能、减轻企业迎检负担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卫生监管效能,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实施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组织职业健康和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调研,开展用人单位信息核对和摸底排查,对全市职业健康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最终形成建设职业健康信息化体系及管理平台的工作思路。目前,德州市职业健康信息综合服务数据库的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具备从企业到监管部门、从接害人群到职业健康体检、从监管到检测的全链条、系统性闭环管理能力,为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平台已实现县域全覆盖,8万余名接害劳动者已纳入监管范围,实现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的用人单位已达到2177家(其中,甲类管理企业970家,乙类管理企业979家,丙类管理企业228家)。

  据介绍,实施差异化监管主要分两步推进实施。第一步,实施用人单位分类分级。根据用人单位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判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用人单位依据职业卫生管理自查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分为A级(90~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结果综合评估,得出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其中甲类风险最低,丙类风险最高。用人单位职业病综合风险评估结果根据用人单位实际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对用人单位实行差异化监管。建立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档案后,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按照用人单位的风险类别进行差异化监督执法。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对高风险用人单位加强监督检查频次,对低风险用人单位减少检查频率,鼓励其自主管理。例如,对丙类用人单位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提高抽查比例频次,实行现场检查;对乙类用人单位按常规比例频次开展抽查;对甲类用人单位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根据实际情况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在此过程中,将监督执法融入营商环境服务,推行“教育引导、限期改正、逾期处罚”的“三步法”执法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属于职业卫生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情形的,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情形,可以不予处罚。对严重危害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重点推进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深化应用,稳步拓展大数据分析、云端数据治理等技术在卫生监督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健全跨系统数据交换机制,持续提升职业健康监管信息整合效能,优化企业端服务响应流程,探索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型,着力构建规范统一、运转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