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州频道 > 区县 > 正文

德州市陵城区成立教科院开展自我革命,教研队伍用作为赢得尊重——从“鸡肋”到“鸡腿”

2020-08-18 15:5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8日讯(记者 张小南)近两年,德州市陵城区教研员到各学校评课时明显感受“待遇”大不一样——备受欢迎。而之前,一线老师对待点评时常会不太服气,教学视导也往往效用不大,教研队伍成了“鸡肋”。“改变原因在于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高,而教科院则为队伍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8月5日,德州市陵城区教科院负责人闫忠宾对记者说。

  2017年,陵城区的教研工作人员老化,暮气沉沉,由于教研活动开展得少,教研几乎已经与基层教师、一线课堂脱节。“县级教研室人员结构成问题。”陵城区教育局局长李玉海对此毫不讳言,“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教研队伍自我革命。”

  在市教科院成功改革的激励下,2018年2月,经过精心设计,陵城区教研室升格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内所有教研员岗位重新竞聘上岗。通过入职笔试,外地评委交流答辩等环节,当场公布成绩,原有的15名教研员有3名通过考核留任,同时从一线教师中选拔15名教研员。“这次选拔的教研员平均年龄33.6岁,里面还有研究生。”闫忠宾告诉记者,这使陵城区教研队伍真正实现了“大换血”。

  组建完毕后,陵城区开始探索教研的新方向,确定了“两体两翼一基地”工作思路。为解决各学校教师队伍水平不均衡问题,成立11个区域教研共同体,进行“区域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解决城乡区域教育不均衡难题。“总体原则就是强帮弱,师资力量跨学校共享,教研员从中起到的便是‘桥梁’作用。”闫忠宾说。

  陵城区第八中学位置偏远,教学成绩较为落后。有着22年初中语文一线教学经验的王芝英,进入教研员队伍后,主动承担起这所学校的“桥梁”角色。她一边为年轻老师评课、说课,一边将城区多所学校的优质课程和教学方法带到该校,多次组织交流活动,使学校语文教学成绩明显上升。“评课接地气,讲课有底气,态度很和气,现在的教研员跟以前大不一样。”校长窦汝宁称王芝英为“老师们的良师益友”,他告诉记者,对于偏远乡镇学校来说,教研员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李倩倩是初中数学教研员,她一周有三天都待在自己负责的学校,时常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每次考试后都对学生们的整体成绩进行分析。经过两年的总结,她发现全区七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较弱。为补齐这一“短板”,她和学科共同体中其余8位成员共同研究探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从学校抽调各层次学生反复进行数学计算项目竞赛,分析结果,分类练习,经半年时间,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明显提高。”李倩倩因此而赢得老师们的尊重。

  除了健全的工作体系,命题比赛、同课异构、教学视导、全区优质课评选……每周几乎都会有一项教研活动在陵城区城乡多所学校启动,一线教师纷纷点赞。“现在教研活动很多,聚焦的也是日常教学会遇到的问题,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很有帮助,教研员在我们心里已是最受欢迎的‘鸡腿’。”青年教师徐蕾告诉记者,陵城区近四年有千余名年级老师入岗,和自己一样有学历但缺经验,频繁的教研交流学习和浓厚的教研氛围让年轻老师迅速成长。

  老师对教研员的认可让教科院的组织职能发挥出最大优势。疫情期间,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针对教学内容、进度、难度、教材和学科不同难以统一等问题,区教体局决定由教科院统筹全区教育资源、确定线上学习时间、形式及内容。教科院提前筹备,研究制订了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共组织229名骨干教师,开通了15个直播间,进行课堂直播,供全区中小学生观看学习,共上课2700多节,实现“全区共上一堂课”和优质资源共享。“另外,我们还组织了169名教师录制了微课,供学生自学。陵城也成为德州市唯一一个全程统一组织线上教学的区县,受到全区家长、学生的广泛好评,这体现了我们的担当和责任。”闫忠宾说。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