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州频道 > 区县 > 正文

德州禹城市房寺镇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创出农业增产增收新途径

2020-10-22 10: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2日讯(记者 吴美琳  通讯员 赵成新)金秋十月,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房寺镇子轩农场千亩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实验基地喜获丰收,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德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测产,该农场玉米亩产达到568公斤,大豆亩产121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模式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属干捡”预期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新途径。

  自古成功在尝试。房寺镇子轩农场自2017年开始,在禹城市政府和房寺镇政府的积极引领下,与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农科院合作,大胆承接了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新农艺示范项目,经过连续4年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创下了每亩多收100-150公斤大豆的好成绩。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各级政府联合科研单位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可喜收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借助政策东风,采取“科研院校+基层农技推广+合作社”全新科技推广模式,子轩农场将示范基地由原来的500亩扩大到1000亩,在玉米大豆间作“种、管、收”上进行新尝试。

  为保障实验项目顺利实施,房寺镇通过政府政策引领、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涉农企业订单收购、新型经营主体具体实施、社会服务组织全程参与,整合优化五级力量优势,为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新农艺的推广保驾护航。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四川农业大学和德州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多次召开“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研讨会和培训会,并深入一线给种植户进行间作套种技术指导,四川农业大学还无偿提供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服务。农场生产的优质大豆全部由涉农企业禹王公司订单收购,有效保障了农产品价格。期间,为农服务中心为基地生产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服务、农业机械服务,使整个大豆播种、管理、收获等生产过程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

  今年9月28日,全国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现场观摩会在禹城市召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粮油管理处、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吉林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20余家科研单位,9个省(市、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及多家公司80余名科研人员一行,来到房寺镇子轩农场“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本土转化及实施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条件下实现玉米大豆双高产,在保障农业增收的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途径。

  “示范田”谋划出“新前景”。国家级现场会的召开,专家教授们的肯定,让房寺镇子轩农场场主孙永生信心倍增,“明年农场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孙永生向笔者介绍说,“整个生长期内玉米施一遍肥,大豆因为本身的固氮作用,不需要施肥,还可以改良土壤,一季比普通直播玉米节约一半的肥料费用,每亩节省50元左右。玉米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左右,比单纯种植玉米时,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其他种植单一的家庭农场望尘莫及,为此大家也纷纷前来向孙永生取经。孙永生还提出这种新农艺最大的亮点是绿色环保,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新农艺有效利用了两种作物间形态与生理作用的互补,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单一作物种植引发的病虫害,有效避免了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真正实现了生态高效。“经过几年的实验证明,这种玉米大豆间作的种植模式,即使是在干旱少雨的年份,也可以保证大豆有收成,是‘双保险’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农民增收带来福音。”房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温德慧说。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