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州频道 > 区县 > 正文

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人大:创新“文艺+法治”模式,助力移风易俗焕新颜

2025-03-12 17:30:1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2日讯(记者 吴美琳)近日,在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大刀记文化广场,一场由镇人大组织的"村晚+宣讲"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精彩上演。镇人大创新运用"文艺搭台、法治护航"的工作模式,将移风易俗宣传从文件宣读转化为生动实践,展现了基层人大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da9b26b838647c57d79974081b0e1b2

  代表履职搭平台,文艺普法润民心

  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文艺界代表牵头创作移风易俗主题节目。代表们深入调研群众需求,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村规民约等法规政策转化为广场舞、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情景剧《彩礼风波》再现高价彩礼引发的家庭矛盾,以快板《红白事里话新风》解读婚丧简办标准,让法治宣传既接地气又入人心。"人大代表编排的节目既有趣又有用,把法规政策变成了身边故事。"任官村村民宋国芬现场点赞。

 议事监督促落实,制度保障树新风

  在文艺汇演间隙,镇人大设置"大刀讲武堂"环节。担任宣讲员的人大代表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就群众关切的婚嫁彩礼、红白事操办等热点问题,对照《宁津县移风易俗工作条例》进行政策解读。现场开展"你问我答"互动,对村民提出的"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文明积分管理办法"等32个问题逐一解答。活动期间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7条,为完善村规民约提供重要参考。

 立体监督建机制,文明新风见实效

  镇人大建立"三级联动"监督机制:组织代表对十余个村红白理事会进行专项视察,督促落实"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制度;设立移风易俗监督岗,邀请20名群众担任民情观察员。活动当天发放的"文明新风包"中,除宣传资料外特别附有代表联系卡和监督二维码,搭建起常态化民意沟通渠道。

  "我们将持续深化文化+法治实践模式,把人大监督嵌入文明实践全过程。"镇人大主席李磊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婚俗改革试点、文明村镇创建等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推动移风易俗从阶段性活动转化为长效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文明新动能。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