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又新 风流自在 走进画家朱志国的“鱼”世界

2019-07-12 15:1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德州7月12日讯 初识画家朱志国是在他的画廊。走进画廊,就被墙上十几幅色彩奇特、灵动娴雅的“海鱼”深深吸引,每幅画构图极具巧趣、贴近本真,似细雨初晴、清风徐荡、鱼游画中——风流、旖旎、自在。

  优雅的艺术常诞生于执迷的深情,在万千飞禽走兽、花竹翎毛中,朱志国独爱鱼,他观鱼、钓鱼,也吟鱼、描鱼,心在鱼上别无旁顾。朱志国熟悉几十种鱼的画法,从鱼眼到鳍背,从唇角到鱼尾,不管是鱼的斑纹还是各种神态,他都了如指掌。朱志国就像他笔下的鱼,一心一意地挥鳍摆尾悠游水中,自享其乐。 

  因机缘巧合,2016年,朱志国正式拜入画鱼名家冯增木先生门下,深厚的艺术洞察力迅速让朱志国崭露头角,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朱志国在“鱼”的描摹构思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进步不是轻易得来的,如今已年界天命的朱志国仍然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创作。 

  也许正是凭借这种“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的坚毅与勤奋,2018年,经画友朱建红引荐,朱志国赴京拜当今画坛的领军人物、当代“新中国画”思想的开创者石齐先生为师,学习“新中国画”。在朱志国画室的各个角落,堆满了几百幅点线面的习作,但经过“点拨”后的朱志国尽管勤奋异常,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骨子里有股倔劲儿的朱志国一心想把“新中国画”的彩墨和线条运用好,却忽视了传统技巧,“可以把原来浓淡结合、层层累积的传统墨法,和石齐老师的点线面及色彩技法结合起来!”同为石齐门下的师兄——画家韩金玉一语点醒了处于创作瓶颈期的朱志国。正是这样不断地艰苦探索和博采众长,朱志国的“鱼”从略显稚拙的“四不像”变得逐步成熟,自此,朱志国的“鱼世界”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作品构成朱志国通向艺术殿堂拾级而上的阶梯,也为朱志国体悟艺术和生命做了最生动的注脚。恩师的“点拨”不仅拓宽了朱志国艺术表达的方式,更凸显了他不事雕琢、笔触犷健的独特艺术魅力。

  在恩师和好友的影响下,朱志国不仅将传统笔墨画法的“东方之美”与西方绘画印象派的元素相糅合,更是将点、线、面的创作技巧融会贯通于千姿百态的鱼的创作中,在对比鲜明的墨色之中既有“淡而能沉厚,浓而不板滞”的风貌,又可以感受西方绘画飘渺超然之感。 

  欣赏朱志国笔下的鱼,有一种奇妙的感受,大写意的风姿之下,线条分明、色彩鲜浓,抽象、具象和印象三种绘画形态倚叠交融,“三象合一”的艺术风貌既怪诞又舒散,既抽象又细致。就像朱志国的恩师石齐大师所说:“要用自家灯火照射四周”。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自辟蹊径,才能不断求新求变,化成艺术臻境。2019年5月,朱志国的两幅新中国画作品经北京石齐画院推荐,被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收藏。“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当年重拾画笔却充满彷徨的朱志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如今自己的画作竟然会被国家级展会收藏。 

  嗜“鱼”如命的朱志国在画鱼的道路上矢志达到艺术的多样性、风韵的独特性,使得画面的境界更加博大、开放、绮丽和多元,使“新中国画”的发展多一种可能。这是他的祈愿,也是他的志向。在朱志国的艺术世界中,人们看到了思想活跃、感情率真的可爱一面,也看到一种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