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70亿公斤以上

2020-12-09 11:19:00 来源:德州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9日讯 粮食生产是德州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德州市持续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品牌农业、狠抓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70亿公斤以上。
  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8元,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1.87:1缩小到2019年的1.78:1。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18元,实际增长4.9%,第四季度增速将继续提高,小康之年农民将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建设“高标准农田”助推粮食丰产高产
  今年9月,在禹城市禹兴街道办事处贝栾村的田野上,一株株玉米“腰杆”粗壮,绿油油的叶片随风起舞,把喜悦之情传给这块地的主人、粮农贝仁东。“去年亩产650公斤左右,今年长势比去年强不少,亩产750公斤应该问题不大。”贝仁东乐呵呵地说。
  农田标准高了,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冬天,德州市实施了3000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贝栾村33.33公顷耕地就在项目区内。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粮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8.8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划定43.91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70亿公斤以上。同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7.04万公顷,总产75.02亿公斤,用全国0.9%、全省12.9%的种植面积,生产出全国1.1%、全省14%的粮食。“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打造高标准蔬菜园区158个,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公顷、总产1200万吨。畜牧业加快升级,截至2019年底,全市奶牛存栏8.4万头,肉牛出栏26.1万头,生猪出栏336万头,家禽饲养量7898万只,肉蛋奶产量137万吨。
     叫响“德州味”品牌 引领农业产业振兴
  “公司的高标准大棚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放风系统,并安装互联网监控追溯系统,可实现网上监控温湿度,并通过手机、电脑进行调控,实现了农产品的动态追溯。”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我市首批“放心农场”,该公司不断提高和完善服务体系,严控种、加、销各个环节,并实现集育苗、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和销售于一体,植入更多的科技因子于农场内。
  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美东公司于去年8月正式启动了标准化农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采取改良设施结构,开展高效农业生产及节水灌溉、增加温控等设施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公司的蔬菜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同时,全市发展家庭农场4700多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7万多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下,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68个,认证面积47.89万公顷,占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7.9%,打造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5个;夏津椹果、乐陵金丝小枣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已建成益农信息社7477个。
   “智慧农业”遍地开花开启农业新时代
  走进临邑县临南镇凯盛浩丰智慧大棚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绿色的西红柿植株,放眼望去,犹如一排排绿色的瀑布。“这样种植出来的西红柿,不仅色彩鲜、颜值高,而且口味更好、酸甜适中,有着满籽满汁的爆浆口感、超高的维生素及番茄红素含量,目前种植出来的西红柿直供肯德基,还主要销往北京等地。”凯盛浩丰智慧大棚工作人员介绍说。
  凯盛浩丰智慧大棚建成于2017年底,大棚引进荷兰的生产和种植技术,通过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温度、光照、水、二氧化碳、肥料等进行一体化管控。从选种到育苗,再到种植、防虫、灌溉、采摘、包装等全过程,都围绕西红柿植株的生长需求而设计,采用标准化管理及自动化控制,并采用熊蜂进行自然授粉,不使用激素催熟,无需喷洒农药,真正做到即摘即食。
  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大智慧农业发展力度。目前,临邑、陵城、庆云等县(市、区)均已完成高标准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已投产智慧农业大棚年销售收入均在4000万以上。其中,陵城区智慧农业大棚已成为我市“城市农业”的典范、全国智慧大棚的制高点。
  这些大棚采用智慧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市正逐渐向智慧农业进一步迈进,一台电脑、一个控制箱和一部智慧农业物联网采集器,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农民只需按动开关,就能掌控整个大棚。这样不但节省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