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2022年德州最美人物 | 最美信访干部——房志军

2023-04-07 11:00: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7日讯(记者 吴美琳 见习记者 范梦琪)4月6日,德州市委宣传部举行“致敬奋斗者-2022年德州最美人物”系列主题记者见面会,“最美信访干部”专场。德州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晓龙、市公安局信访处副大队长王政明、临邑县兴隆镇信访维稳办主任董福庆、武城县老城镇党委副书记房志军出席发布会,介绍德州市2022年最美信访干部选树工作开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房志军,现任老城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从事信访工作13年。十余年如一日,他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在信访工作岗位上,房志军竭诚服务群众从未懈怠,先后共接访群众1200余人次、处理信访件200余件。通过创新“听证+评议”工作方法,疏通“疙瘩”信访事项,打好化解信访矛盾“组合拳”,有效化解了一批陈年老案。

  房志军表示,“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组织却给了许许多多的荣誉、沉甸甸的奖章,感谢组织对我工作的认可,这是我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动力,我会忠诚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定的责任担当,将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信访事业中,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做实做好信访工作‘大文章’,为全市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信访干部,房志军认为信访工作是群众性工作,是为民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的事业。信访工作的意义就是带着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实现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是了解群众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群众有意见、有问题、有困难、有要求,必然要向党和政府反映,这是群众对信访干部信任和寄予希望的表现。信访干部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了解、去解决各种问题,化解信访工作中的矛盾和难题,把群众的合理要求作为第一要求,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

  立足信访岗位,房志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

  做好信访工作要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出得了点子、掏得了心窝子。房志军从事信访工作13年来,将“不相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相信有疏导不了的情绪,不相信有化解不了的积案”当做工作准则,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储备,掌握化解矛盾的方法。在前期用好“三步工作法”的基础上,又创新推出了“听证+评议”环节,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讨论,更便于和信访人沟通协商,有效疏通了“疙瘩”信访事项的堵点、难点,极大提高了信访事项处置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近一年来,累计开展信访听证48次,化解了42件信访问题,6件涉法涉诉类信访事项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真正增强了办理信访事项的透明度,使信访人正确理解相关法律政策,依法、理性、有序维护自身权益,有效推动疑难问题的妥善化解,促进镇域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群众诉求无小事”,作为基层信访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房志军有效化解群众复杂的矛盾问题。

  房志军表示,做基层信访工作,面对群众的诉求应当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为群众着想。有一句话叫“老百姓是天”,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当群众主动找上门时,不外乎是讨一个公道的说法、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当觉得群众反映的是繁琐小事时,恰恰需要信访干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没有其它窍门,就是要用让群众看得见的行动、信得过的态度去为群众排忧解难。

  有个老人曾多次反映烈属公粮提留征缴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事情无法查证。有一次这位老人又过来反映问题,是房志军接待的他,老人说:“虽然当年交的提留到现在也不值几个钱,但是作为烈士家属本就该享受免交公粮提留的政策,这是当年的国家政策,当初一连交了十几年的公粮提留,现在越想心里越不舒服”。老人越说越激动,房志军给他倒了杯热水,边倾听边安抚,将他所说的问题认真记录,并承诺尽快给他答复。老人离开后,他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询问关于当时公粮提留的政策。了解到,“当时确实有烈士家属免交公粮提留的政策,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政策不透明,的确会出现个别优抚对象多缴或者全缴公粮提留的现象”,于是房志军找到村干部,一同去走访当年知情的村民,核实当年征缴人员和数量,一直从早上走到下午。最后将当年征缴的公粮提留换算成现金,送到了老人手中,成功化解了老人心中郁结。由此可见,“群众诉求无小事”,走群众路线,做信访工作,就要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作为基层的代表,房志军在基层做信访工作有不少心得体会。

  房志军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信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只有不断强化群众观念,不断改进作风,主动担当作为,才能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

  信访干部处理的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要提高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能力,要学会了解群众需求,学会倾听群众呼声,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处理疑难问题时,要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要互相理解、包容、沟通,这样才能把矛盾在基层化解。

  房志军讲到,去年老城镇某村十余名群众到镇上反映拆迁安置房停工问题,第一次来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语气咄咄逼人。房志军耐心地给他们解说,由于疫情原因施工人员较少,工地无法开展工作,工人招募难度也比较大,复工得有个过程。一条一条地分析,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来访群众情绪平静了很多。同时,他抓紧联系了住建局和相关施工单位,协调工程复工事项,多次到现场找相关部门解决工人缺乏问题。20多天后,安置房项目成功复工。在此期间,房志军多次联系施工单位,并将情况及时与信访群众代表沟通,最终安置房项目按时限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群众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这件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基层做信访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少一些“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塞责,多一份“千方百计”的尽心尽责。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每一点汗水、每一份真诚都不会白费。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