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德州市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1.64亿元 发放特困供养金1.59亿元

2023-08-03 16:54:3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3日讯(记者 吴美琳 见习记者 李文函)8月3日,德州市召开“民生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民政局专场,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吉峰,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高洪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胡长林,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负责人杜金超,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救助事务部副部长杨翠出席发布会,介绍市民政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议中,王吉峰说道,要将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优化提升社会救助、开展“一老一小”系列关爱行动、对接社会力量发展慈善事业等重点工作上走深走实,全力书写有情怀、有思路、措施实、效果好的“民生答卷”。

 一、织密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托起“民生之底”

  目前,全市各类困难群体共有176551人,包括2543名城市低保对象,49764名农村低保对象,25218名城乡特困对象,96425名残疾人,2601名孤困儿童。目前城市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44%和39.7%,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分别比2019年底提高了48.9%和49.4%,实现对老年人、孤困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全覆盖,救助标准全部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1.64亿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59亿元,支出临时救助金487.1万元,发放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2571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8600万元,为421名精神障碍康复对象开展康复服务3350次,这种真金白银的投放饱蘸着党委政府殷殷的为民情怀。

 二、优化定型社会大救助,擦亮“民生之窗”

  今年以来,紧紧依靠大数据和7859名“铁脚板”及时准确地摸排、汇集、整理、上传救助对象的各种数据,依托大救助平台对低保、特困、低边、支出型和易致贫返贫五类共计21.3万低收入人口建立起动态监测机制,首先解决好工作发力点的问题,着力抓好受助困难群众相关信息的更新、充实、完善,力求无误、无漏。同时,抓住社会大救助列入“全市系列集成改革”的契机,突出抓好“三型救助”。“基础型”上,在将“福利包”“政策包”有效整合、落实落地的基础上,突出用好商业保险的放大、固化保障作用,比如在全市推广夏津县“社会力量+商业保险”模式,通过对接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为困难群体购买医疗保险;“发展型”上,全面推行“大救助+”帮扶示范点,包括控辍保学、志愿者帮扶、专业社会组织帮扶、就业车间、居家灵活就业、金融扶持、产业带动等12个帮扶事项,启动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由要人“搀扶”到自主“站立”的转变;“服务型”上,扎实开展“大救助+”试点项目,包括“大救助+智慧养老、微心愿、三留守、慈善筹”等8个项目,广泛衔接各类慈善、救助资源,强化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要求各县市区立足自身实际主动认领2—3个示范点和试点项目,创亮点、塑特色、出经验。今年突出抓好低保这一最大保障群体的扩围增效工作,在全省其他市低保人数均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德州市实现了低保人数的唯一正增长。

  三、实施关爱“一老一小”系列行动,解决“民生之痛”

  今年,由民政部门承担的“为1000户特困老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 134 处以上“365 暖留中心”、提升孤困儿童关爱保障水平”3件全市民生实事全部聚焦“一老一小”,其中,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365暖留”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但干完不等于干好,下一步重点在提升品质、丰富内容、关注效果上细化举措,抓实抓好。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清单,招引、培育、积聚各种养老资源,不单是民政保障老人,力争让所有的社会老人都能享受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

  在新建成的136处“365暖留中心”开展关爱服务活动836场次,服务人员1.12万人。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为89名孤儿、8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助学金。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精准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关爱项目,为1010名孤困儿童免费健康查体、2509名儿童加入“惠民保”、2200名儿童加入“护佑健康”项目。

  目前,在“老”上,围绕书法、绘画、舞蹈、戏曲、茶艺等老年人兴趣爱好,依托民政系统的网络优势在全市老年人中营造浓厚的“文化养老”氛围,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圆人生未圆之梦。在“小”上,全面梳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关爱盲区,首次在重点困境儿童中开展助学工程、在孤困儿童中实施高中教育资助项目,先后筹集善款125万元,为全市469名儿童送去亲情关爱。

 四、对接社会力量发展慈善事业,夯实“民生之基”

  今年以来,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德厚爱·心连心”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在各县市区筛选9844名困难户和430名高中阶段孤困儿童,组织爱心企业捐助2349.8万元开展结对帮扶。目前,市慈善总会换届工作正有序推进,已初定会员单位170个。

 五、全面提升为民服务履职能力,满足“民生之需”

  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服务体系,市、县两级全部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96人、社会公益岗476人,村(居)按实际需要设置服务站,配备村级协理员7859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新开展改革探索,争取全省丧俗改革试点和全省免提交居住证办理婚姻登记业务试点。在宁津县打造了全市第一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

  社会组织渗透、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1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6个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截至目前,全市各行业协会商会共主动减免会费收入580万元,惠及企业2794家。

  贴近市场主体需求,把“无名路”命名列为全市“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共确定1542条需要命名的城乡道路,已全部命名、公示,其中1106条已设标完成。这项工作圆满完成后,德州市将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名路命名设标全覆盖、无死角的地级市。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把事抓在手上,把情放在心上,把劲用在百姓所需所盼上,锁定目标,执着前行,保质保量地解答好“民生之问”,用心用情地解决好“民生之需”,让党和政府更放心,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