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抓好棚改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3-09-12 14:11:1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2日讯(记者 赵洪斌 通讯员 苏伟)近年来,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断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努力让人民住上“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全市累计开工棚改安置住房22万套,总投资1075亿元,近80万群众“出棚上楼”,改善了居住条件,圆了多年安居梦想,棚改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山东省前列,多次受到省住建厅通报表彰。

  严格项目筛选程序。德州市建立了棚改项目储备库,对入库棚改项目提前半年开展征收拆迁、手续办理等工作,并根据项目成熟度对项目库及时动态调整。将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计划下达后能马上开工的项目优先列入全省棚改计划,做到项目条件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新开工项目能够按期开工、按时交付。在制定2023年棚改计划时,去年四季度相关部门即召开联席会议对入库项目进行筛选,将已制定拆迁安置方案、资金来源有保障、完成拆迁或正在拆迁的13个项目列入2023年度计划,共涉及6个区县、13496套安置住房,改造任务量位于全省第二。其中,临邑县、武城县2074套安置住房已于去年提前开工,真正做到项目早立项、早征收、早开工。

  科学确定改造模式。德州市制定了《德州市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认定细则》,严格把控棚改范围和标准,重点攻坚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科学确定年度计划任务,坚决杜绝将“八个严禁”项目列入棚改计划,确保项目科学精准谋划,规范高效推进。在改造模式上,坚持城市更新“留改拆”并举,建立“腾空一段、建设一块、安置一片”的滚动改造模式。比如,德城区堤岭棚改项目结合岔河两岸片区城市更新、陵城区芦坊棚改项目结合西南片区城市更新,采取“先建后拆”模式,利用现有储备土地,在配套成熟的地块集中建设安置住房,改变了“先拆后建人等房”传统棚户区改造模式,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棚改的积极性,有效加快了棚改安置进度。

  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全市棚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做到“一项目一方案”,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将棚改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对存在问题隐患的项目早预警、早处理,以严肃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工作标准、严实的倒逼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周调度、月督查、季排名、年考核”方式大力推进,全市棚改工作呈现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2023年度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518套,开工率85.3%,位于全省第三;基本建成14810套,完成率197.5%,位于全省第二;完成投资65.1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同时,狠抓棚改建成交付专项整治行动,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建成交付一个、销号一个,全市列入专项整治行动台账的2017年及以前年度项目、2018-2019年度项目和2020年项目竣工率分别达到84.2%、73.1%和53.8%,各年度竣工率均位居全省前三。

  多举措提高群众满意度。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强棚改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棚改政策、年度建设计划、项目位置、建设进度、分配等信息,在施工项目现场设立信息公示牌,在竣工项目显著位置设立永久性标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了棚改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全市推广“先验房后交房”制度,夏津县在棚改项目验收阶段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每户必验,组织安置群众代表同建设单位一同进行房屋验收,从根本上降低了房屋的瑕疵度,赢得群众的认可。在交付办证环节,不断探索棚改安置房办证新思路、新方法,在全市推广武城县的“交房即领证”经验,安置房选房期间由多个部门现场联合办公、现场选房和发放不动产权证书,真正实现了安置户住权和产权的同步,实实在在免除了安置群众办证慢、办证难的后顾之忧,国家、省级媒体也对德州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处处围绕人民,时时为了人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一体落实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德城区堤岭棚户区改造项目

  夏津县胡里长屯片区棚改项目

  武城县棚改安置住房“交房即领证”启动仪式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