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1-25 22:42:4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5日讯(记者 范梦琪)11月24日,德州市召开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商联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李华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新闻发言人、市金融风险防控中心主任孙茜茜,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副行长杨德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德州监管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侯向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于吉江出席,介绍德州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640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信局等部门先后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工商联与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制定《德州市“金融+商会+企业”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签订《金融支持德州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信息互通、名录库共建、优化融资服务、企业融资难题解决、政策宣传等方面建立协商机制。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金服制度”改革,通过创新组织公共评审,创建“市场评审+公共评审”融资评判机制,为通过评审的企业出具“尽职免责建议书”,协调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增信,建立“德州市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工作机制”。已组织13家企业参与“公共评审”,其中5家企业已获得贷款2100万元;通过“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已接待42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3.4亿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德州监管分局加强监管引领,制定印发《德州辖区普惠金融工作要点》,组织实施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考核评价,推动健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民营企业融资实现“增量扩面降本”。截至10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205.74亿元,较年初增幅18.6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03个百分点;户数较年初增加15202户,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5%,较上年度利率水平下降44个基点。

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德州监管分局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便捷获贷提升行动”,组织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银企对接活动,对纳入范围的4540户民营企业进行“地毯式”对接,突出对创新型、产业链、外向型等促进经济恢复和产业建设相关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全市银行机构已累计对接中小民营企业1.5万家次,发放首贷2675户、47.45亿元。市工信局实施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设立“技改贷”“技改担”等产融联动产品,对优质企业、技改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需求得到更好保障。技改贷、技改担等融资支持政策,累计发放补贴1200余万元。市工商联创新开展“金桥沙龙”,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金服大厅”,为民营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金桥沙龙”累计为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3亿元,“金服大厅”已注册企业5262户,入驻金融机构71家,促进292家企业融资21.6亿元。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聚焦民营企业融资痛点,持续推动辖区银行机构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及绿色专项信贷产品。截至目前,辖区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21.03亿元,较年初增幅45.24%;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贷款余额136.89亿元,较年初增幅27.84%。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专项引导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相应领域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今年前10个月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47.18亿元。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信贷支持计划,累计为德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27.22亿科创再贷款和1.75亿元专精特新引导专项额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德州监管分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进企”活动,开展“银行在线代办专利权质押登记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今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15.3亿元,同比增长15%。

民营企业沟通渠道更加畅通

  市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定期征集商会、企业政策诉求。联合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围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量增+面扩”“降费+减负”“提质+提效”的目标,广泛征集企业融资需求和政策诉求,安排市县两级银行机构开展现场走访对接。通过县区和银行机构推荐,拓宽企业诉求征集渠道。对征集到的政策诉求,通过扎实走访精准对接,深入全面了解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供给情况,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落实金融服务措施。市工信局设立并深入推进首席政府服务官(CGO)企业服务模式,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巡诊活动,联合金融机构,在产融合作、银企对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问题诉求。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