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直达!德州首席政府服务官(CGO)解决企业诉求500余项

2023-12-26 18:58:3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6日讯(记者 范梦琪)12月25日,德州市召开“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培训与交流科科长陈怀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韩晓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主任科员王义燕出席,介绍德州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1_副本3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209.02亿元,考评得分列全省第6位。1-11月,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达59.33万户,同比增长19.68%;新增市场主体10.27万户,同比增长40.58%。乐陵市成功入围2022年度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乐陵市调味品、夏津县新型纺织3个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列全省第1位,全市入选总数达到7家,列全省第5位。

  强化“面”上推进塑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强机制,健全统筹协调机制。高规格调整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德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形势、调度情况、部署任务,形成集中、协同、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

  促落实,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梳理政策,及时推送,推动政策“精准匹配、快速直达”。一是系统梳理政策,明确责任部门、科室和联系方式,方便市场主体查阅咨询。二是开展政策解读,编印《政策明白纸》,引导市场主体研究政策,结合实际精准匹配政策。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联合省派“四进”工作总队,举办优质中小企业政策宣贯专题培训会,邀请工信部、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有关专家,解读支持政策。

  育集群,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一是明确发展路径。出台《德州市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鼓励县市区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引领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完善梯次培育体系。鼓励县市区提升集群专业化配套能力,推动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新认定市级特色产业8家,3家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链”上融通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明底数,标志性产业链全部实体化运转。梳理确定12条标志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确定1名市级领导牵头抓总,抽调专业招商人员,集中办公,建立起集中高效的推进工作体系。明确“十抓十清”工作任务和“十个一”工作机制,梳理出74家链主企业、140家关键企业,48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4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摸清企业诉求。

  促融通,深入实施融链固链专项行动。开展“遍访总部”、对接“民营500强”等产业链招商活动,持续强化优质项目招引,密集拜访在德州市有长期投资的239家企业总部。深入实施融链固链专项行动,累计举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2023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等77场对接活动。

  下南洋,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抱团出海。组织25家民营企业赴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开展经贸对接活动,拜访泰中商务委员会、印尼中华总商会等商协组织10余个、菲律宾贸工部等政府部门7个,与7个商协组织、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举办中国(德州)—泰国商机对接会、中国(德州)—菲律宾商机对接会等对接会8场、商务对接活动18场,700多家外方企业与德州市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2项,合同金额超1亿美元。

  突出“点”上培优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重培育,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是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按照纳统要求,摸排筛选404家企业纳入“年度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83家企业纳入“月度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新申报“小升规”企业314家。二是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6家。三是大力实施“双50强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优选79家链主企业、219家关键企业重点培育,金能科技入选2023山东省工业百强企业。

  助融资,强化全链条融资支持。一是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定期调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形成贷款融资需求清单和股权融资需求清单向金融机构推介,先后推介贷款融资需求企业167家、36.5亿元,向财金集团、首建投、鲁信集团等推介股权融资需求企业40余家次。二是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审核,1-10月,新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395笔,规模10.22亿元。6家担保机构获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636万元,列全省第6位。三是加强应急转贷支持,全市备案应急转贷机构达到15家,覆盖9个县市区。

  强赋能,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摸底“建库”。一张网铺开,一条线到底,摸清掌握全市近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等“数字家底”,“一企一档”“一案一册”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数据库”。二是典型“引路”。组织知名专家、数字化服务商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对症开方,传授“数采”经验,引导企业汇聚全流程数据,新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晨星工厂”189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45家,均列全省第1位。三是服务“解困”。全省首创、组织300余名“首席数字服务官”,“一对一”入企精准服务,“面对面”帮企解决难题,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贴心保姆”。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