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标准化+专利转化,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鲁网3月7日讯(记者 范梦琪)3月6日,德州市召开“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孟祥胜,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连革,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志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金华,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书芹出席,介绍本部门承担的2025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制定的“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有2项。
第一个项目是:“构建市场监管执法标准化体系,以规范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制定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从源头上化解“过罚不当”“机械式”执法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了《德州市市场监管标准化执法工作规范》,这是全省首个覆盖执法全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并同步配套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规定》,将轻微违法免罚轻罚工作上升到机制层面,促进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执法人员着装、仪容举止、用语标准化。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着装、执法标志标识佩戴、言谈举止、仪容仪态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接待投诉举报、接打电话及现场执法用语也要文明规范。二是运用“德企行”平台,实现行政检查标准化。全面推行“德企行”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等涉企执法检查时,一律在平台上备案,亮码入企、扫码评价、结果公示。三是严格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实现行政处罚标准化。落实不予实施行政强制、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着力解决“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问题,确保相同事项、相同情形同基准裁量、同标准处罚。四是推行合规指导清单,实现全生命周期合规指导标准化。探索完善“事前指导+服务、事中指导+治理、事后指导+提升”的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机制。五是实施“三书同达”,帮助企业实现信用提升。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帮助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重塑信用。
第二个项目是:“推行专利转化定向许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德州市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连续12个月居全省首位。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537件,备案数量全省第三。但客观讲,德州市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尚处在攻坚阶段,与国内、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实施“推行专利转化定向许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高校院所专利定向向德州市相关企业许可使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完成后,企业从高校转让的专利数量、获得的专利许可数量将显著增加,专利转化运用能力和创新水平将持续提升,有力促进德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计划,梳理盘活存量专利,提升新增专利质量,赋能中小企业成长。二是围绕德州市重点产业需求,组织高校院所征集梳理相关专利,筛选适宜当地实施的定制化“专利菜单”,在区域内发布。三是按照先免费试用、再达成许可协议的方式实现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实现高校专利与区域重点产业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