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州频道 > 文史 > 正文

乐陵香邑水岸作家诗人采风作品集赏鉴(五)

2019-08-14 08:1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德州8月14日讯(记者 王婷 实习记者 梁洪涛)近日,来自乐陵、庆云、平原三地的40余位作家、诗人齐聚文鼎香邑水岸,以“同品半卷诗书,共话枣乡文化”为主题开展采风活动。跃马河畔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弥漫着法兰西风情的香邑水岸激发了作家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大家挥笔疾书,留下了很多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本网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曹梦昕:女,临邑县人,小学教师。文学爱好者,先后在《中国文艺》《时代文学》《新地文学》《当代小说》《山东文学》《山东教育》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集《有风吹过》,小说选集《人生有梦不觉寒》(待版),公众号文章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搜狐网”等平台转载。 

  百里枣乡乐陵行

  曹梦昕 

  香邑水岸

  在跃马河畔,以古朴典雅的异域风情站立。 

  雄伟的身躯,挺拔矗立,我们从塞纳河搬来一座宜居小镇,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您遮风挡雨,为充满情趣的人儿擎起生命的绿。 

  托起高远的天空:太阳、月亮、星辰、风云、雷电…… 

  为留守的爱人挡住酷暑和霜寒。 

  为有缘的人守住家的温暖。 

  鸟儿来来往往,在树上筑巢;秒针滴滴答答,在钟楼欢唱;花儿争奇斗艳,红袖又多添了几缕清香;兴隆不负名望,人来车往彰显国富民强。 

  跃马河畔,音乐喷泉;傍水而居,与树为伴。 

  春夏秋冬,演绎出无数红尘真情,像清澈的河水绵延不断;香邑水岸,孕育出许许多多人间挚爱,如四季轮回永流传。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红色基因,从这里开始传承、繁衍。 

  庄重肃穆的群体雕像,把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精神与浩然正气定格。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豪言壮语,化作复仇的千钧动力,汇集在寒光闪闪的刀刃,向杀我同胞,占我土地,掠我财富,扰我安宁的倭寇头上砍去! 

  于是,抗战的火焰越烧越旺,盛产金丝小枣的地方,因横流的鲜血也变了模样。 

  历经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冀鲁儿女,在苦难中挺起脊梁。 

  不怕血雨腥风,不怕敌强我弱,更不怕日本鬼子的铡刀与炮火。 

  晨露夕昏,星夜漫长,无数的优秀儿女,无数的热血青年,无数的蓬勃生命,为了生养自己的家园,为了这片土地的祥和,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舍家为国,壮烈长眠。 

  蓝天,白云,飞翔的和平鸽;孩童,少年,红色的传承者。 

  让英雄,见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路;让这片热血曾经滋润的土地,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人民越过越美满。 

  相信吗?每个来到这里的人,追忆、怀念、膜拜它的革命征程,幸福的小康路上便会增添一份吉祥与安宁。 

  万亩枣园

  脚下的土地,康健,善感。 

  受朋友邀请,我来读你——有“百里枣乡”之称的万亩枣园。 

  主人的热情,枣林的清爽,暑天也让游者拥有了恰好的舒适感。 

  漫步悠长的林中路,满眼碧叶间,点缀着数不清的翡翠,只待“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 

  树龄几百,甚至上千年,皲裂的表皮,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巨变;粗糙的纹理,如同大脑的沟沟壑壑,记载着风雨春秋一篇篇。 

  乐毅破齐,从燕而来,至此扎根,世间的悲喜剧,你场场观看。 

  生吃,清脆甘甜;蒸煮、晒干,味美不减;营养丰富,药用去疾,双重价值,美名远扬。 

  仁爱慈悲的康熙帝,南巡路过枣林,正值丰收在望,面对这片红色的海洋,一代明君也留恋忘返。 

  日本侵华,锯掉树冠,阻挡我军反击,枣林惨遭涂炭,与大众同受蹂躏和践踏。 

  雷击,斧斫;水涝,干旱;因为天性倔强,刚劲坚毅,磨难过后依然“发新芽,出新枝,结新果”,撑一片绿荫,挂一树硕果,秋天来到,向人们展示丰收的笑脸。 

  读你一遍又一遍,承受刀割断筋,你的花才多,果才甜,活得才更长远,如同培养你的这片土地,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