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息息相关!德州市人社局谋划实施了四件民生实事
鲁网4月22日讯(记者 李安琦)4月22日,德州市召开“2025年度民生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焦方兵,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健勇,市教育局总督学,新闻发言人范宜超,市社保中心副主任赵亮出席,介绍本部门承担的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社工作与民生紧密相连。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聚焦群众现实需求,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共谋划实施了4项民生实事,分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特色公益岗扩容提质、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第一件实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扩面惠民。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通过支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予以补助,进一步增加居民个人账户积累,稳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25年全市力争覆盖300个村以上。目前,已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税务等部门印发了《深化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对辖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调研,市县联动、协同推进,已落实补助村(居)达123个。
第二件实事:项目化技能培训促农民工就业增收。主要是面向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突出智能制造、康养照护、直播电商等重点领域,实施“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三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全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目前,德州市已发布2025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目录,涵盖养老护理员、无人机驾驶员等153个职业工种,陆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1人次,“康养领域技能培训”还入选全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精品项目。
第三件实事:特色公益岗扩容提质。城乡公益岗是困难群众就业的兜底举措之一,德州市已连续4年将其列入全市民生实事。今年将围绕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结合基层养老托幼、乡村文化振兴等公共服务需求,新开发“二孩三孩妈妈”“农田管护”“就业帮扶”“助老服务”等特色公益性岗位10000个。截至3月底,全市在岗群众已达到8.2万人,既帮助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也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件实事: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和省级部署,聚焦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探索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由平台企业按订单量为劳动者缴费,力争年底前覆盖出行、外卖、同城货运等平台企业劳动者5000人以上。目前,已结合全省工伤认定规程最新要求,围绕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建立职业伤害确认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为己任,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采取项目运行的方式,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推动各项实事落地见效。
焦方兵介绍,今年以来,德州市紧盯服务产业、扩大就业的工作目标,聚焦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加快打造“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强技能、促增收,目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下一步,将聚焦破解结构性就业供需矛盾,深化“康养领域技能培训”等精品项目建设,在强体系、优服务、树品牌三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完善技能培训宣传推介体系。在人社门户网站等多平台开设职业培训专栏,动态发布补贴性职业培训指导目录、职业培训课程班次等信息,加强培训就业联动,常态化征集企业和劳动者培训需求,建立“职业培训地图”,全年力争补贴性培训覆盖5000人次以上。
二是优化特色技能培训服务。围绕智能制造、直播电商等就业吸纳性强的行业领域,挖掘一批重点培训项目,以备案、遴选、招投标等方式,优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强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完善培训后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机制,确保培训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就业实效。
三是培育优质专项能力提升项目。以家政服务职业化、品牌化建设为导向,实施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等四项行动,助力打造“德州巾帼家政”等系列特色劳务品牌,形成“地区+职业工种”品牌矩阵,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对接服务,力争开展家政类培训8000人次、发放家政类技能等级证书1500人以上,让更多群众“好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