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德州市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矛盾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2023-10-28 08:5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范梦琪)10月27日,德州市召开“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闻发布会。德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小毛,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季之岭,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周少国,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贾长群出席发布会,介绍德州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德州市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矛盾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去年以来,德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陵县做法,始终把“亲民、为民”作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主基调,健全完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3年上半年全市矛盾调解成功率实现稳步提升。

  一、党建引领为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德州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预防和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市委常委会会议先后4次专题研究部署,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市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召开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平安建设推进会议、党委政法委书记座谈会等部署推进。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建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市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司法局局长、市信访局局长为副召集人,15个市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定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矛调中心运行规范等制度,确保指挥有力、运转有序、上下协调、处置高效。全市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均参照成立联席会议。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建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功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办法,明确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司法行政及信访等部门具体负责、各级综治中心服务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凝聚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二、统筹融合为重,各级矛调中心规范化运行水平不断提升。注重整合力量资源,建成1个市级、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一是分类梯次推进。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实施县、乡两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两提升一达标”工程,基础好的提质增效打造品牌亮点、基础较好的提升标准推广经验做法、基础一般的挖掘潜力保障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确保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二是健全联系促建机制。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建立市委政法委县处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平安德州建设成员单位联系乡镇(街道)制度,74个市直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联系134个乡镇(街道)和786个县市区直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联系5454个村(社区),强化“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包保责任,通过调查研究、调度督导等形式,推进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三是开展互学互评交流。6月下旬,组织各县市区成立评查小组,对全市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街道)调解中心建设情况开展交叉互评,评查结果通报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营造“争先进位、比学赶超”氛围。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成效列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市直机关绩效考核和全市政治生态建设考核,提升分值比重,以考核倒逼落实、带动落实。

  三、源头治理为要,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陵县做法”,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一是建强主阵地。以各级矛调中心为纽带,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访调对接联动机制建设。陵城区把亲民为民作为执政理念,把“一站式”矛调中心建在区委大院,实现了“干群面对面、诉求依法办、问题不出县”;宁津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一站一院一中心”治理模式,大量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得到有效化解。二是建强专业队。推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市现有矛调专家库143个、专家4574名,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24个,聘请调解员828人。在市、县两级矛调中心设立“营商环境”窗口,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49起。市法院、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建立市道交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交通事故纠纷平均办案周期18.8天,同比缩短45天,案件发改率1%以下。齐河县总商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乐陵市物业纠纷诉调服务中心、平原县房产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推动行业领域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三是配强尖刀连。健全完善乡级调委会134个、村级调委会4095个、发展调解员1.7万余名,同时,积极吸纳法律顾问、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两委员一代表”“五老群体”等力量参与调解,有力夯实基层基础。

  四、人民至上为核,培育“德为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矩阵。以“融合资源、提高质效、服务群众、打造品牌”为方向,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靶向发力。一是完善“德为民”品牌体系。在市级,聚焦平安德州建设、法治德州建设的基本要求,秉持崇德、尚德、明德、弘德理念,通过“情、理、法”有机结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县市区,探索形成德城“至诚和德”、陵城“心至陵和”、禹城“枫调禹顺”、乐陵“乐无忧”、宁津“津心办”、齐河“齐为民”、临邑“邑和为贵”、平原“原满调”、夏津“慧鄃解”、武城“武心为民”、庆云“让三尺”、天衢新区“水到衢成”等县域品牌,更接地气、更暖民心。在乡镇(街道),发挥矛调“桥头堡”作用,归纳、总结生命力强、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实现“百花齐放”。如宁津县时集镇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老崔访调室”,执法与调解结合,真正实现“最多跑一地”的目标。在村(社区),网格员活跃在大街小巷,对矛盾纠纷做到问题先发现、情况先了解、矛盾先化解、化解不了再上报。推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社区,与社区书记共同组建治理咨询委员会,开展普法宣传,推进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二是探索“网格+”联动化解品牌。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探索建立“一站式+部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联动机制,打造“一线排查+中心归集+部门化解”处置模式,鼓励党员、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扩大群防群治力量。6月30日,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刊发《德州市以“三三”工作模式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典型经验。三是加强提炼总结推广。承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山东行暨座谈会,中央、省级等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00余篇,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广泛影响。常态化“走基层、看矛调”,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责任编辑:霍艳英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