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德州市已为29373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2021-07-27 15: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7日讯(记者 吴美琳)7月27日,德州市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德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峰介绍市残联在民生领域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及下半年的计划和推进举措。

  自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德州市残联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群众服务的坚定信念,紧紧围绕实践活动要求,聚焦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响应残疾人群众诉求,在做好残疾群众“贴心人”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务水平、办惠残实事上出实招,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服务办实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有序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聚焦16至59周岁困难且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为残疾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服务。目前,乐陵市、宁津县、齐河县3处省级试点已建成并运营。市残联协调市财政局统筹资金110万元,为22处市级“如康家园”试点每处补助5万元的建设经费,现已建成运营4处市级“如康家园”。齐河县将“如康家园”建设列为县委书记为民办实事清单项目,在11个乡镇街至少建立1处“如康家园”试点,实现县域内乡镇街全覆盖。

  为民服务解难事,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是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今年,市残联将省民生实事“免费康复救助3万名残疾儿童”纳入市对县考核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目前,已为全市1550名残疾儿童免费提供了康复服务,服务率达到95.44%。已为全市354名残疾儿童免费适配辅助器具,辅具适配服务率达到91.95%。二是扎实开展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救助项目,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有一助一”。目前,已为49名肢体残疾儿童免费进行肢体矫治手术,为14名听障儿童免费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三是深入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目前,德州市已为29373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有需求康复服务率达到98.56%;为3669名残疾人配发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有需求辅具适配率达到89.55%,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解决残疾人群众出行难、沟通难等难事,使残疾人群众更好的融入社会。

  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为残疾人群众解难题。一是为277名脑瘫儿童发放轮椅,解决脑瘫儿童及其家庭“出行难、护理难、负担重”的难题。二是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70家企业参会,有112名残疾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有效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三是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无障碍”办证行动。目前,已开展集中评残、就近评残120场次,开展上门评残710人次,惠及5200余名残疾人群众。为解决异地评残办证难题,根据上级部署要求,2020年底前实现了残疾人证“全省通办”,今年7月1日,实现了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实践为民办好事,让残疾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促进残疾人群众参与共享。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残疾人艺术汇演,调动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残疾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参加第十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3个银奖、2个铜奖、1个优秀奖,展示了新时代德州市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残疾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下一步,市残联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拓展残疾人服务内涵,不断改善残疾人群众生活品质。

  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就业增收。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制度体系,推动建立覆盖残疾人、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的就业政策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盲人按摩品牌化建设,促进德州市盲人按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聚焦“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下大力气加强“如康家园”建设工作,督导推动各县(市、区)“如康家园”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完成省民生实事重点督导任务。

  聚焦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有一助一”。开展“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工程,对今年新考取的大专以上残疾大学生。按照大专、本科6000元,硕士研究生8000元,博士研究生10000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资助。

  聚焦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优质康复服务。“应救尽救”,符合条件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100%;“应配尽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100%;“应签尽签”,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

  聚焦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有改造需求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计划改造5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通过改造坡道、安装市内扶手、配置洗浴坐便两用椅等无障碍器具等形式改善残疾人“出行难、洗澡难、如厕难”的基本生活难题。

责任编辑:霍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