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州民政部门要做这些大事

2020-03-30 14:01:00 来源:德州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30日讯 3月27日,2020年的全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今年德州民政将全力推进“品牌创建年”深入开展,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努力建设衔接配套、保障有力的基本民生安全网,重点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谐幸福社区”三个品牌。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全面推进民政领域关系全局的10项重点项目和完善提升相关民生服务水平的20项创新项目。

  设立村(居)为民服务站5262个

  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民政办公室,现有专职民政工作人员489人,每乡镇平均3人以上,增设社会工作岗位226个,村级民政专职协理员8192人。

  县(市、区)均已设立县级民政为民综合服务中心或民政服务窗口,设立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或服务窗口127个,村(居)为民服务站5262个,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

  全市保障城市低保3292人,发放救助金1654.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45939人,发放救助金13217.9万元,标准持续保持高于省定扶贫标准;保障城乡特困人员21410人,发放供养资金11975.7万元。

  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738.15万元、救助11905人次。

  根据个人意愿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全部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集中供养。

  集中走访慰问贫困家庭1.9万户,慈善救助和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衔接,救助困难群众8640人,发放救助金452.85万元。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

  启动建设4处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在3个社区建设市民大食堂开展助餐服务。

  开展了乡镇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培训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400余人。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处、农村幸福院40处,建成并运营县级社会福利中心7处,新增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1500张。

  行政建制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

  全市共建成县级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5处,乡(镇)和村级381处,全市7974个行政建制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

  明确乡镇儿童督导员380名,儿童主任8100名。全年救助保护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149人次。

  全市婚姻登记处全部达到3A级标准,婚姻登记合格率100%。探索实践离婚前社会干预协调机制,进行婚姻家庭问题的辅导,离婚率下降20%。

  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德州民政将重点打造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谐幸福社区”三个品牌。

  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

  着力破解制约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进或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

  制定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的政策文件,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向养老服务综合体发展,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每个县(市、区)要建设1-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建成18个“和谐幸福社区”

  在全市城乡社区分批开展“和谐幸福社区”创建活动,2020年建成18个试点社区。

  集中打造18个试点社区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区)至少还要拿出2个社区(一个城市社区、一个农村社区),要全面推行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机制。

  6月底前,各县市区要保证完成志愿者在中国志愿服务网实名注册率达居民常住人口13%以上的目标。

  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统筹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专项行动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今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要达到50%以上。

  对低保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要给予3-6个月的渐退期;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符合规定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家庭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对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

  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乡镇敬老院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提升改造。

  开展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工作,年底前确保95%的农村幸福院规范运营。

  建立健全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加强县级养老服务呼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养老示范城项目建设,年底前主体基本完工。

  每个县市区都建生态绿色公墓

  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县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3处乡级或村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市、县普遍建立殡仪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编制。

  在全市积极推广乐陵“365暖留工程”,加快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

  健全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和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力度。加强残疾人补贴动态管理,扩大康复辅助器具免费安装范围。

责任编辑:霍艳英